抚顺县充分发挥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,规范办学行为,切实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、作业管理质量、课后服务质量,确保义务教育学校“双减”扎实落地,让孩子健康愉快成长。
一、强化常规管理,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
1.做实教育教学视导检查工作。一年来,县教育局对全县所有九年一贯制学校视导8次,重点查看学校落实“双减”和“五项管理”工作情况,通过反复的查看过程性材料、师生座谈、听巡课等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与指导,有效促动“双减”工作的推进。
2.实施校级领导听评课检查制度。每学期期中、期末对各校中层以上领导的听课笔记做全员检查,一年来共检查中层以上领导听课笔记四次计302人次;按照达标程度予以ABC三个等级评价,并形成通报下发到各校,旨在引导各校领导积极深入课堂,了解教师教学情况并作具体指导。
3.建立集体备课和教学研讨制度。按照《新时代抚顺县中小学教育教学常规》要求,各校都积极开展了集体备课和“四课”活动,通过各学科集体备课,提升教师钻研教材教法、设计优质作业及教学案例能力;通过“四课”活动,即每学期每位教师上一节汇报课,每学科至少上一节研究课,名师、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等要上一节示范课,每学年组织一次校内评优课,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。同时鼓励校级领导率先上示范课、担任主要学科教学,目前全县90%的教学校长为本校教师上了示范课;37.5%的小学校长和87.5%的中学教学校长担任考试学科教学,激发了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热情,有效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。
二、强化作业管理,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
1.下发文件,成立专班。2021年8月23日,印发了《抚顺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管理工作方案》,成立了县作业管理领导小组,实行作业公示与周报制度,规范了中小学的作业管理工作。
2.加强学科作业设计的指导。每学期开学前,县进修学校相关学科教研员根据规定的作业总时间,按照不同学科进行合理分配,并通知到各校;开学初,各学科教研员利用线上教研会或学科教师微信群,对各学科的作业设计从时间到内容做具体的指导;开学后,利用集体调研的有利契机,着重对各学校各学科的作业情况做调研与指导,努力实现精选作业内容、丰富作业形式、严控作业总量、提高批改质量的目标。
三、丰富活动内容,切实规范课后服务管理
1.完善专用教室的配置。全县各校专用教室的配置按照音乐教室不少于96平米,美术教室不低于90平米的标准,由政府出资68万元在去年8月底完成改造,努力满足学生兴趣特长发展的需要。
2.丰富课后服务内容。县教育局下发了《抚顺县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》,各校均能按照《方案》要求,充分利用校内图书馆、阅览室、实验室、计算机教室、书法教室和音美教室、综合活动室等场所开展完成作业、自主阅读、体育、艺术、科普活动、娱乐游戏、开展社团及兴趣小组活动。
3.规范课后服务管理。为强化课后服务管理,印发了《关于印发<抚顺县中小学课后服务费用管理规定>的通知》(抚县教发[2022]13号),从收费标准、支出范围、发放标准、监督管理等方面要求各校规范课后服务管理,并实施课后服务收支公示报备制度,各校公示表要一式两份,一份在校内公示,一份交教育局备案。
四、注重家校协作,充分发挥协同育人功能
为近一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,把劳动实践、文体活动、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等内容纳入作业范畴,每个寒暑假县教育局均下发了《关于开展<抚顺县中小学生寒(暑)假家校共育“十个一”活动>的通知》,要求各校严格落实通知要求,以探究性、实践性作业、个性化作业为主,具体内容涵盖劳动、体育、音乐、美术、阅读、积累等方面,每个班级要收集每项活动文本式过程性材料,每项活动必须有检查反馈,通过照片展示、主题班队会等多种形式反馈寒暑假活动成果,县教育局期初视导重点检查,通过两年来的实践,形成了家校共育的良好态势,有效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。